海豐縣城東鎮大嶂村坐落于海豐縣城東鎮東北部,與可塘、平東、公平三鎮接壤,下轄大嶂、新寮、平嶺三個自然村,是一個純農山區村,經濟相對落后。因為地處偏僻,交通不便,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,大批村民外出謀生,2500余人的村莊目前僅剩幾百人留守,屬典型的“空心村”。而如今的大嶂村,卻成了城里人熱衷打卡的“網紅村”,一到周末日訪容量突破上萬人次。
距離村莊大概500米處,有一片彌漫著優雅味道的“小樹林”,這里成了近期紅遍海豐人朋友圈的地方,景色美麗得讓人陶醉。
走進小樹林,抬眼望去,碧綠的樹葉與蔚藍的天空交相輝映,陽光透過枝丫撒下斑駁的光,給大地鋪上了深淺不一的星點地毯;陽光明媚空氣清新,站在林間深深地吸一口空氣,心情也變得格外的舒暢。不少群眾或林中漫步,或帶上家人朋友,三五一群在林間拍照嬉戲,踩樹葉、凹造型、整情懷,發圈,盡情享受著春天的美好!小朋友們在林間繪畫,每一寸時光都浸潤著歡喜,越來越多的人也慕名前來......
紅色印記,小村莊大能量
沿著大嶂村平嶺路往前走,大嶂村道路兩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板、基層文化黨建宣傳欄顯得格外耀眼,為小村莊點綴了一抹紅色。
美麗的大嶂村,承載沉甸甸的紅色記憶。據悉,在汕尾市革命遺址普查中,大嶂村被確認的革命遺址有兩處,分別為大嶂村農會舊址、“七●五”農潮后彭湃等同志避難處舊址。
大嶂村農會舊址位于城東鎮大嶂村老戲館。該舊址年久失修沒人使用,損壞嚴重。據悉,1922年12月,彭湃帶領可塘蔡厝圍村蔡某到大嶂村開展農會活動,他們憑借大嶂村公眾集合的戲館及獅館等有利場地進行宣傳活動,得到莊世泰等村民的積極響應,先后有莊娘恩、莊柑、莊潭華、莊春厚、莊永、李潭喜、莊乃火、莊城欽、莊潭進、莊潭純、莊金水、莊拱昌、莊火雙、莊丕、莊潭意、莊錦明、莊火木等40多名村民加入農會。1923年2月,大嶂村農會成立,選舉莊世泰任會長,莊潭平為副會長,掀起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運動,得到彭湃、楊其珊等領導人的表揚。
“七·五”農潮后彭湃等同志隱蔽處舊址位于城東鎮大嶂村大嶂山觀音寺。該舊址已多次進行重修,現為宗教活動場所。據悉,1923年8月16日(農歷七月初五)海豐總農會遭反動軍警襲擊,農會職員楊其珊等25人被捕。王作新出布告宣布解散農會,通緝彭湃。史稱“七.五”農潮。彭湃、林甦、彭漢垣、藍鏡清、李勞工、莫水爽、林沛、張媽安、洪垂等數十人撤往大嶂山邊的鳳鬂寺(現大嶂觀音寺)開會,商討對策。決定由彭湃、林甦、藍陳潤三人赴老隆找陳炯明交涉, 彭漢垣等在海豐秘密繼續發展農會和準備武裝救人。
大嶂村的先輩們為了尋求幸福的生活,跟隨彭湃烈士搞農運,拋頭顱灑熱血,獻出寶貴生命。他們的奮斗事跡,我們用殷殷情懷尋覓......希望大嶂村內的革命遺址能進行修繕保護開發,探尋鄉村振興新路。
美麗鄉村,細品大嶂慢生活
這里不僅有詩與遠方,還有田野和鄉愁。適合約上親朋好友來個鄉村度假游。
大嶂村,村內道路寬闊井然、院落干凈整潔,遠處青山隱翠,近處綠水悠悠,垂柳綻新綠,一片大好春光。昔日破舊的小村莊華麗蝶變成海豐縣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典范,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游玩,美輪美奐的景色引得游客紛紛拍照留念。
漫步在大嶂村小道上,微風輕拂,眼光所及皆是綠,耳聽全是鳥語,恬靜舒適,心情像被過濾了似的。
據悉,近年來,大嶂村借精準扶貧和縣“創衛創文”的有利契機,重點整治村容村貌,重新規劃設計建設宜居的生態文明村莊。
大嶂村的脫變,是一個個惠及民生項目的落地,是黨和政府聚焦民生的最直觀體現;是一項項基礎設施竣工投入使用;是實現強基興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保證。干凈的道路,整潔的民房,路如彩帶、房似花瓣,環繞在深山,點綴于林間,顏值與內涵集聚于一體,一幅靚麗的山鄉美景圖映入眼簾。閑暇時,拋卻一身壓力,帶上親人朋友來大嶂村,遠離城市的喧囂,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寧靜,享受愜意“慢”生活。
山影重重水溶溶
新時代的大嶂故事還在書寫
而它的美麗與魅力
皆等你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