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千伏黃江變電站是海豐縣今年首個投入運行的新建變電站。
黃羌鎮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,革命年代一度是海陸豐農民運動的機關駐地,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活動的主要據點。繼11月份35千伏黃江變電站順利啟動后,近日,南方電網廣東汕尾海豐供電局又在海豐縣黃羌鎮投運3回路10千伏供電線路,意味著這個革命老區鎮正式迎來“一鎮一變電站”時代,有了更加可靠的電力保障。
新建變電站 破解供電難題
黃羌鎮地處海豐縣北部,原來與公平鎮共用110千伏公平變電站送電。近年來,隨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,原有線路已無法滿足全鎮7653戶用電戶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。全鎮負荷主要集中在10千伏黃羌線后段,主干線供電半徑約27公里,是海豐縣供電半徑最長、線損最高、跳閘次數及用戶數量最多的配電線路。汕尾海豐供電局黃羌供電所有關負責人表示,高損、故障、低電壓一直是黃羌鎮電力運行的三大難題,而且線路70%都在深山密林中,一旦發生故障搶修難度較大。
汕尾海豐供電局開啟35千伏黃江變電站新出三回10千伏線路負荷割接工作。
按照汕尾供電局提出的電網規劃建設“三個一”要求,黃羌鎮必須落實“一鎮一站”、解決電網架構薄弱問題提上日程。汕尾海豐供電局將35千伏黃江變電站列為汕尾市及海豐縣屬地化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。黃羌供電所、工程建設部上下聯動,統籌謀劃、穩步推進,全力加快變電站建設。11月25日完成站內送電啟動成功,是海豐縣今年首個投入運行的新建變電站。
負荷割接 為重載線路減負
另一邊,與黃江變電站相配套的10千伏線路也在抓緊建設。12月4日清晨6時,汕尾海豐供電局開啟35千伏黃江變電站新出三回10千伏線路負荷割接工作,共計投入海豐供電局工作人員、監理單位、施工單位150余人,同時在30處作業地段開展作業,奮戰15個小時,于當晚9時40分左右順利完成42項操作任務,正式投運送電。
12月4日晚,線路割接工作完畢,黃羌供電所工作人員為線路合閘送電。
新架設的10千伏黃新線與黃羌鎮原來僅有的10千伏黃羌線手牽手形成環網,新出10千伏黃平線和鄰鎮10千伏平東線形成聯絡,新出10千伏黃水線將專供6個小型水利發電站的電力使用。原來緊靠一條線路供電的黃羌鎮,供電網絡一下子大為改觀,供電能力和可靠性將明顯提高。
“35千伏黃江變電站及3回10千伏線路的啟動送電可以說是‘一舉三得’,有效解決了黃羌鎮單線供電半徑過長、高損、低電壓等問題,切實提高了黃羌鎮供電可靠性,線路形成環網后轉供率達100%。”汕尾海豐供電局黃羌供電所黨支部書記、副所長何澤燊表示。
送電完成的那一刻,黃羌供電所的青年員工鄭世超興奮地說:“黃羌鎮的線路供電越來越穩定,村民用電越來越安心,我們也不用在漆黑的夜晚奔波于深山密林里搶修啦!”
在全市決戰營商環境優化年的大背景下,革命老區、偏遠山區黃羌鎮迎來了“一鎮一站”新發展階段,山區人民用電更加可靠,電網架構的不斷完善,將成為促進山區和鄉鎮經濟發展,提供堅強動力的“電力引擎”。
來源:南方+